《净心诫观法》界诠法师 宣讲(108)


《净心诫观法》108


    【诫观对发菩提心法第二十六】

    【夫发道心如滴水寄海,虽复微鲜水终不失】

  《净心诫观法》后面部分讲的是发菩提心利他行,修道人自己有所成就后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,这是成佛的必经之路。虽然利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但是道理是这样,我们应该了解:学佛人修行的次第必须是这样的,就是要发菩提心教化众生。下面我们大略了解一下怎么发菩提心就可以了,教化众生呢我们一时间做不到,现在就大概知道行菩萨道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就可了。

  省庵大师说:“愿立则众生可度,心发则佛道堪成”。有发愿才能够度众生,有发心才能够成佛。我们发心从现在开始做,就像滴水放进大海里面,虽然它本身是微小的,但汇入大海它不会干掉,反之如果一滴水放在山上,放在石头上,它就容易干掉。


    【经云:一构乳顷,起大乘心,当成佛道。何以故?若修道时百一十苦悉堪忍之】

  “一构乳顷”,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发起大乘心,都可以成佛道。为什么呢?修行是一个很苦的事情,修道要忍受一百种多种苦。


    【所谓饥渴寒热、蚊虻蚤虱、恶风暴雨,四百四病,、呵责骂辱、恶口诽谤、水火劫盗、毒虫猛兽、鞭打侵恼,难忍之事悉皆甘受,不见苦相,我身能忍,修六度行,修三空门,以是因缘故成佛果】

  所谓苦什么呢?饥渴、寒热、蚊子、虱子、跳蚤种种咬。

  除四百零四种疾病以外,还要忍受各种责备、诽谤,世间难忍的都要心甘情愿地承受。真发菩提心的人,你见不到他的苦相,然后他还要修六度,修三解脱门,一直到成佛。


     【经云:此国一日修道,胜他方一劫。何以故?此中多恼害能忍者希,虽忍诸苦功德易长,净土无恼佛道难成】

  经里面说,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胜过在他方国土修行一劫。因为我们这个国土苦乐掺杂,他方世界纯乐无苦不利于修行。

  娑婆世界有很多痛苦煎熬,一般人难以忍受,那些经受得了苦难历炼的人功德增长很快。


    【于佛法中若欲退心,当忆过去经无量劫在地狱中,受炽猛火碎身等苦无逃避处,人中苦者百千万亿不重于彼一瞬目頃,若不坚固勤行诸度,云何能尽生死大苦因缘】


  如果说一旦要退道心,就要想我们在尘点劫的地狱当中受苦,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了,这个道心千万不能退,如果退了道心那就完了。我们生在人中虽然苦,但比起在地狱当中,这只是短暂,一瞬间而已。

  “诸度”就修六度万行。如果不坚定信念精勤修习六度万行,凭什么能够了生脱死呢?


    【三涂罪人若为能救,若不能救众生何名慈悲?既无慈悲,菩提分法依何为本?若无根本则远种性。是故菩萨愿尽后生不破菩萨戒,声闻之人受形俱戒,汝可善知二戒差別】

  三涂的罪人如果能够能为救度,就是应该去救度,不然就没有慈悲。菩提心以慈悲为本,如果没有慈悲心那就没有菩提心,没有菩提心就没有本,没有根本那就远离佛的种性。

  所以受了菩萨戒就不能破菩萨戒。菩萨戒是尽未来际,比丘声闻戒是尽形寿,这两种戒的差别是不同。


    【菩萨者不染三界,不厌三界,求无为道不住无为,常处生死而无生死】

  这是菩萨的一种胸怀,他见生死不可得,虽然在生死,他不染于生死,而无生死业,也不住在无为清净当中。他不见生死苦,而生悲愿为度众生而来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

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

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

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

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

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


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

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

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

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


南无阿弥陀佛

南无阿弥陀佛

南无阿弥陀佛



阅读原文